
11月3日,知名汽车博主孙少军转发一则关于车企小订单造假的资讯,并详解了汽车刷单方法和成本。
详细内容如下:

按照孙少军的说法可以将刷单方式分为三种,分别为:
门店刷单是为完成厂家给门店制定的业绩指标(KPI),说穿了就是厂家不直接刷单,而是把压力向下传递给汽车销售商;而后无非是汽车销售商动员所有员工和员工家属,通过APP进行刷单,如果完不成KPI则还需要寻找第三方公司刷单。这是很容易理解也很常见的方式,相信做过汽车销售这个职业的人都多少有一定的了解。
第二种方式则是厂家直接找第三方公司。
第三种方式也直接关联厂家。

但是笔者认为还有一种方式,那就是“让PPT动起来;”这个方法最为简单有效,因为数据不见得需要刷,在假定数据是假的前提下,一套程序即可让小订单量显示出任何数值。以现在的技术手段可以轻松的实现,于是一家车企如果由上至下的进行系统性造假的话,何必要去承担这项成本呢?所以孙少军的观点是值得肯定的,只是不排除还有其他更简单的、直白的、毫不加以掩饰的方法。

再提一个问题:
如何判断车企是否进行小订单数据造假?
孙少军认为直接看进店量即可,毕竟订了车的人总是要去店里确认选车的。

但是笔者认为不需要这么麻烦,更简单有效的方法是看汽车订单量数据是否有监管;汽车的批发、零售销量是有数据可监管的,是不容易造假的,比如零公里二手车的现象就被发现了。
反之,没有监管的数据则可以随意造假,数据多少都是车企说了算。
所以在没有监管的前提下,小订单数据一概不看、一概不用,其真实性只能说大家爱信就信、爱信不信。
对于没有监管的来自企业的数据,主观的观点是一个标点符号都不信。

©神选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10-51254090
请您登录神选车账号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