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人说2025年是燃油车智能元年,该怎么看?”
“什么是智能,汽车有多智能?”
“什么是智能?不就是……不就是智能座舱、辅助驾驶?”
“这样的智能水平连蒸汽机车都能实现,何况技术成熟的燃油车。”
“是否有依据呢?”
……
近期有两到三个品牌在讲“燃油智能汽车”的话题,同时也有诸多品牌在反对这个话题给出的观点。一方面认为自家的燃油车可以像电动车一样智能,为了凸显出车辆智能水平还会与个别现象级品牌关联;另一方面则认为燃油车根本做不到智能,因为内燃机是“迟钝”的,也没有驻车电源。
两派观点哪个正确?
笔者认为燃油车是可以做到智能的,因为现阶段的智能门槛太低。

现在的汽车有什么智能呢?
说穿了无非是“智能平板+语音控制”的智能座舱,这是最关键的一点;只要喊出“你好,某某”就能让车机自己打开并设定导航、调整音量、切换歌曲、控制空调,等等,如果这就算是创新智能的话,那就真的有些尴尬了——几百块的智能语音终端盒子,加上一些价值几百块到几千块的智能家居(参考电饭煲、面包机、空净器、电冰箱、电视机、洗衣机等等),喊上一句也能实现语音控制。

其实用手机也能实现。
这都是许多人用腻了或用习惯的技术产品,只不过现在搬到了汽车座舱里而已。
而这样一套系统在房屋里都能实现,其与动力总成有什么关系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所以电动汽车能用的智能座舱,燃油车一样可以用;至于燃油车没有大容量驻车电源,长时间使用智能座舱需要启动发动机怠速运转的问题实际并非问题,不过是舍得用或不舍得用的区别而已,然而总是有许多舍得用的司机,所以这不是缺点而是需要去匹配。

辅助驾驶智能了吗?
不能否认燃油车的驱动系统更加复杂,其发动机需要通过变速器不断调整;而电动机是通过减速器的直驱系统,更加简单,理论上的响应速度会更快。但是响应速度的快慢是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去调节的,实际并非所有电动汽车都不需要变速器,重卡、客车大都是需要AMT(电控机械自动变速器)的,其响应速度远低于AT或DCT变速器。
所以燃油车理论上同样能做到高标准的辅助驾驶。
实际上第一辆配备有条件自动驾驶系统,且车企会为使用该系统过程中发生的故障车承担责任的汽车产品就是燃油车;当然其仅限于德国高速,汽车制造商是梅赛德斯奔驰。

重点:现阶段在国内销售的汽车(含进口车)全都未配备有条件自动驾驶(L3)或以上系统;使用的系统全都是组合驾驶辅助的2级系统或更低标准的系统,其在使用过程中明确要求驾驶员需要持握方向盘,并作为保证行车安全的唯一责任人。
也就是说使用所谓的智能驾驶系统的时候,开车的方式和原先没有区别。
驾驶员必须保证对车况和路况的观察。
这样的系统充其量适合当作“定速巡航Plus”使用而已。
燃油车自然也是可以实现的。

总结:
汽车的智能化与否并不以使用怎样的动力总成和燃料来决定,火箭和航天飞机都不是用电的哦,可是所有最先进的智能技术难道不都是用于航天领域吗?能想明白这一点则不会再纠结燃油车能否实现智能化的问题。
只不过燃油车制造商的造车观念普遍偏传统,打造出的汽车产品可能不会过于前卫而已。
当然其中也有对新技术应用和汽车安全综合考量的因素,这也是传统车企比较保守的原因之一。

©神选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10-51254090
请您登录神选车账号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