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幕,汽车极简风的典型设元素!你爱了吗?”
“爱你******!”
“干嘛说话那么难听。”
“少干拉屁股盖脸的事吧。”
……
一条有趣的评论。
似乎有网友非常排斥汽车天幕,对于这种“极简设计”完全无法接受;但也有网友表示天幕是很潮流的设计,而且能拓展车内立体空间,让乘车变得不再压抑。究竟哪一方的观点正确呢?有网友问了读者。那就给出一个看似主观但应当符合客观事实的答案:别拿极简或者创新当幌子,天幕是非常差的配置!原因是其采光功能与天窗相同的,可是却缩减了天窗的换气功能。

天幕说穿了就是一块玻璃车顶。
天窗虽然也是一块玻璃但是却能够打开。
一个是只能采光的玻璃顶,一个是能采光又能通风的窗户,哪个好、哪个差?一目了然。但是越来越多的汽车开始用天幕,这又要怎样解释呢?道理其实非常简单。天幕不需要控制单元、不需要电动机,甚至连遮阳帘都没有!于是遮阳帘又能省下一套控制单元和电动机——但是全景天窗是需要这些硬件配置的,于是两者的制造成本显然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天幕是披着创新或极简外衣,实则为缩减车辆制造成本的设计。
还有其他类似的设计吗?
既然讲了这个话题就全面展开讲一讲吧。
1.怀挡也是这种设计。
曾经使用怀挡的汽车是很少的,知名品牌有劳斯莱斯和梅赛德斯奔驰,其采用的主要是电子怀挡;美系车也有使用怀挡的习惯,其中甚至还包括手动挡的怀挡,包括自动挡也是以机械式为主。其采用的怀挡在相应阶段里的制造成本并不低,因为只有少数车企使用,没有市场规模,成本自然是偏高的。
可是现在大量的汽车在使用怀挡,并且均为电子式。
其制造成本则会大大缩减。
并且现在的怀挡也几乎谈不到设计感,基本都是大同小异;而有一些扶手式换挡杆看起来却可以很精致,或者很有力量感和科技感,那么现在反其道行之难道不会让产品更具吸引力吗?可是这种换挡杆的制造成本高,而电子式怀挡只是一根细细小小的工程塑料换挡杆,制造成本要低得多。

2.全触控设计。
多媒体、空调、驾驶模式切换、换挡杆、转向灯,等等,这些功能在曾经都是用物理按键控制;不同的功能对应不同区域的按键,用车时间久了则会形成肌肉记忆,能够下意识的快捷精准的控制某些功能。
而现在的许多汽车把这些功能按键全部都给取消了,并且全部集成到中控台车机的屏幕上。
并美其名曰极简风格。
可是车机总是会卡顿的,车机也是有概率宕机的,屏幕也是有可能故障的。
这种设计充分考虑到行车安全冗余了吗?看来并没有。并且其基本没有考虑到多次切换界面寻找目标功能界面所需要的时间,以及司机期间要让视线离开路面多久,这是否会大大增加车辆碰撞概率的问题。

3.没有备胎。
打着轻量化或者空间优化的幌子,不给新能源汽车装备胎,这样的做法真的对吗?在笔者看来又是在扯淡。新能源汽车最重的总成是动力电池组,想要实现车身轻量化难道不应该从动力电池能量密度的方向去技术攻关吗?可是现在的车企总在搞充电功率的攻关,大都是在头疼医脚,实际不过是转移视线。
然而最重要的是汽车总需要备胎。
因其配备的补胎液和充气泵只能修复胎冠细小的破孔,稍大一些的破孔则无能为力,侧壁的破损根本无法修复;如果在高速公路或其他远离城镇的路段扎破轮胎,那就只能寻求拖车救援了,费用动辄几百元、轻松上千元。
那么再看那些有着大空间后备箱或前备箱的电动或混动汽车,是不是觉得有些可笑?

现在的有些汽车品牌似乎过于低估了汽车消费者的智慧,创新要带来产品使用体验的升级,而不是让产品使用起来变得更麻烦甚至存在使用风险;而现在的设计大都是噱头,在实用性方面存在较大的争议。并且基本都围绕着“降本”的话题进行所谓的创新,这就很难创造出真正有意义的技术和产品。
不能让这种创新推动汽车产品退化。
有些返璞归真看来是有必要的。

©神选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10-51254090
请您登录神选车账号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