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德国罗兰贝格国际管理咨询公司统计发布的《2025年智能电动车补能生态体系指数》的报告中提到一个数据:基于第一手研究资料和2025年第二季度进行的问卷调查,共有1.2万名来自全球各地的受访者参与,数据显示99%的中国纯电动汽车用户表示下一次购车还会考虑购买纯电动汽车。


99%是一个非常夸张的结果。
一百人里会有九十九人复购纯电动汽车,由此可见电动汽车产品的用户粘性之高。
而中国又是电动车(含纯电和插混)渗透率走在前列的国家,2024年的渗透率达到49%,并且依然有增长趋势;所以汽车电动化的战略进程是乐观的,只是如此之高的渗透率数据难免会令一些汽车爱好者表示质疑,尤其是数据还是来自德国的一家国际管理咨询公司,虽然罗兰贝格确实算得上是权威。

电动汽车究竟有什么魅力能令人欲罢不能呢?
对于主流汽车用户人群而言,原因只有一个:省钱。
燃油动力普通家用汽车多用92号汽油或95号汽油,按照均价7元/升来计算吧;家用车的平均耗油量按照相同的数字计算,也就是7L/100km,于是一百公里就要消耗49元的汽油,每公里的费用为0.49元。
在没有对比的时候自然是可以接受的。
但是电动汽车的出现带来了对比,其百公里耗电量按照相对真实的15kWh来计算;充电的单价最低仅0.3元/1kWh左右,最高不过2元/1kWh左右,平均按照0.8元/1kWh来计算,15*0.8的结果是12元……每公里仅需要0.12元的成本,比燃油车低超过4倍。
差距是显而易见的。

这就是为什么电动汽车会令人欲罢不能的原因,即便其有充电时间长、充电站密度低、冬季续航里程严重缩水的缺点;但是充电站密度真正需要提升的只是高速公路服务区,密度的提升不会很慢。冬季续航里程的缩减依然是可以接受的,毕竟大多数人的时间成本较低;即便是运营车辆里的出租车和网约车也可以接受,原因依然是用车成本的巨大的优势。而带来成本优势的关键自然是国内发达的电力工业,这是加速推进汽车电动化的基础。

反之,如果家庭用车里只有一辆车且实际有频繁长途驾驶的用车需求的话,纯电动汽车目前还不是理想之选。
原因无需赘述,那就是时间成本和节约成本的失衡。
只有时间成本的价值低于充电节约成本的时候,纯电动汽车才有使用价值;反之,目前的理想之选还是混合动力汽车(含插电混动与增程类车辆),当然依然包括驱动系统更加简单可靠且车辆维护成本更低的燃油车。

目前燃油车的渗透率依然很高,燃油车的市场需求依然非常旺盛。
可是类似的统计研究报告往往只会讲某一类产品的市场数据,于是则难免会给一部分读者和汽车爱好者造成“油电失衡”的错觉;电动车和燃油车会有一个长阶段的并存,燃油车维修简单、配件成本低、燃料能量密度高、补能站点最为全面的优势是不能否认的。同时燃油车的低端、中端、高端和超豪华级产品在驱动方案上的差异化也决定了高端车依然会以燃油车为主,毕竟电驱动方案存在同质化的情况。
所以上述数据并非唱衰燃油车与鼓吹电动车,两类车各有优缺点,按照自己的实际用车需求去决定选择即可。

©神选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10-51254090
请您登录神选车账号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