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驱动中国/邓支航)10 月 23 日深夜,上海徐汇区漕河泾路段发生了令人揪心的一幕:一辆理想 MEGA 在绿灯通行时,车底突然窜出火花,10 秒内便形成熊熊火团,伴随连续爆燃声,车辆最终被烧成空架。尽管驾乘人员及时逃生,但这起 “无碰撞行驶中自燃” 事件,叠加 8 月杭州碰撞起火、6 月地库起火的过往争议,让这款月销三千台的 50 万级 MPV 销冠,再度陷入了安全信任危机。

为何理想 MEGA 的每一次异动都牵动市场神经?
理想 MEGA 是名副其实的“网红车”,其高关注度从它别致的设计一经亮相就已经开始,虽然其外形被吐槽不断,但如果从产品定位角度来看则是 “战略标杆性” 与 “家庭用户基数” 共同作用的结果。作为理想从增程式向纯电转型的首款旗舰车型,其 51.78-54.78 万元的定价,承载着品牌冲击高端市场的野心。而其主打的 “家庭移动空间” 定位 —— 可旋转座椅、低噪音设计、三千余个超充站布局,精准击中了二孩家庭的核心需求,使其在 2025 年 7-9 月连续登顶高端 MPV 销量榜首,甚至超越别克 GL8 与丰田赛那的总和。

更关键的是,理想通过 “12 分钟充电 500 公里” 的麒麟 5C 电池技术宣传,将 MEGA 打造成新能源补能革命的 “代言人”。这种 “技术突破 + 市场爆款” 的双重标签,让其每一次安全事件都被放大为行业案例 —— 毕竟,当一款宣称通过 951 项安全测试的车型再次出现起火事故,消费者必然会追问:新能源汽车的安全底线究竟在哪里?
半年内理想MEGA的三次起火事件
理想 MEGA 在半年内出现了三起起火事件,因为是颇具流量的“网红车”,每次出事均引发了较大的舆论风波:1:6 月地库起火:最终认定为 “打火机残骸引发”,理想以 “外部异物导致” 回应仍未完全消解外部舆论质疑。2:8 月杭州碰撞起火:高架追尾后起火,车主逃生后仍能返回取物,被理想解读为 “安全设计有效”,但未公开电池包受损细节。3:10 月行驶爆燃:现场视频显示无碰撞、无异物,火源于车底电池区域,且爆燃速度远超常规自燃。

这三次起火事件的当事方理想汽车的回应也耐人寻味,针对最新的这起事件,截至 10 月 24 日 16 时,理想针对此次爆燃事件的应对仍停留在 “程序性回应” 阶段:官方回应的 声明,仅提及 “已成立专项调查组配合消防部门工作”“确认驾乘人员安全”。
虽然调查需要一段时间,但关于自燃原因的网络传言已经非常多,有消息指出:MEGA 搭载的宁德时代麒麟 5C 电池为追求快充性能,可能采用高密度电芯堆叠设计,而理想曾被曝 “电芯间距压缩至 0.8mm,低于行业安全阈值”,易导致热量堆积。

理想遭遇市场信任危机:股价与口碑的双重受压
此次事件已迅速传导至资本市场与消费端,形成 “蝴蝶效应”:10 月 24 日上午理想港股股价一度暴跌超 4%,股价创半年来新低。这背后是市场对其 “技术宣传与实际安全” 脱节的担忧 —— 毕竟理想曾高调宣称麒麟电池通过 130 项安全设计指标,却未能避免连续起火事件。
消费端的信任裂痕更为明显:理想 APP 社区内,“电池安全” 相关讨论量激增,一些网友晒出对理想客服的购车咨询显示:表达出“一定要查清楚”的诉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理想正在遭受的信任危机。

当然,网友的呼吁代表外界非常期待理想针对本次事故能够给出一个清晰详细的调查报告。应对这种安全事件,不同品牌在类似安全事件中的处置方式,直接影响市场信任修复效果。比亚迪、蔚来和特斯拉等热门车企都遭遇过较为起火事故风波,这些友商们的做法值得借鉴。这些措施已经让行业内的应对范式形成成熟的 “黄金 48 小时法则”:快速公开核心信息、启动实质性安全升级、开放第三方检测通道。
理想MEGA事故或进一步催化行业安全标准重构
理想的信任危机也会成为竞争对手的机会窗口,一些动作可以看出,比亚迪、蔚来和小鹏等友商在安全的宣传上更加积极。而更深远的影响可能在于行业规则的重塑。此次事件可能加速工信部 “电芯间距≥1.0mm” 禁令的落地,迫使车企整改现有电池方案;而《新能源汽车三包法》修订草案中 “车企终身承担 30% 热失控赔偿” 的条款,若正式实施,将大幅增加企业的安全责任成本。对消费者而言,这或许是危机中的转机 —— 安全标准的完善终将惠及所有用户。(驱动中国/邓支航)
©神选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10-51254090
请您登录神选车账号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