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中…
更多
搜 索
手机版
手机版神选车
2025奇瑞全球创新大会:全球化创新体系又要“不客气了”
原创 斗子侃车 2025/10/18 17:10:23 --阅读

2025年10月16日,当一辆名为“纵横G700”的新能源越野车,不是依靠渡轮,而是凭借自身力量缓缓驶过波涛汹涌的长江江面,成功完成人类历史上首次量产新能源车的长江横渡时,所有围观者都意识到,奇瑞这次要展示的,远不止是一辆水陆两栖车那么简单。这更像是一个充满象征意义的宣言:中国汽车工业,正在以技术创新为舟,横渡曾经被视为天堑的技术与市场鸿沟,驶向全球舞台的中央。

这一幕,正是两天后2025奇瑞全球创新大会最震撼的注脚。在这场被视为“瑶光2025”战略收官阶段的关键阅兵式上,奇瑞集团董事长尹同跃掷地有声地宣布,继“新能源不客气”、“智能化不客气”之后,奇瑞的“全球化创新体系,也要‘不客气了’!” 这句带着些江湖气的豪言,背后是奇瑞从一家成功的中国汽车公司,向“全球化高科技生态集团”转型的雄心与底气。

 

一、从“出海”到“全球化”,一场深刻的战略进化

 

如果说,前几年中国汽车的关键词是“出海”,侧重于将产品卖向全世界;那么今天,奇瑞所谈论的“全球化”,则是一场涵盖技术、文化、管理、生态的全面升维之战。

尹同跃在演讲中清醒地指出了当前“出海”面临的挑战,水土不服、质量安全栽跟头、本地化配套不足……这些问题无一不在警示,单靠规模和速度的全球化是脆弱且不可持续的。奇瑞提出的解决方案,是构建一个“以用户可承受的价格、可信赖的质量、可持续的发展”为核心的全球化创新体系。

这绝非空谈,通过现场的亲身经历,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已然成型的、庞大而精密的全球化网络:

  • 全球市场: 产品远销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累计用户超1772万,海外用户超543万,在国际国内建有16个KD工厂。这意味着奇瑞的根须,已经深深扎入全球市场的土壤。

  • 全球研发: “1+7+N”的研发布局,覆盖从芜湖到法兰克福、巴塞罗那、横滨等全球八大研发中心。这不再是单向的技术输出,而是真正的“In Somewhere,For Somewhere,Be Somewhere”——在当地,为当地,成为当地的一部分。

  • 全球开发: 从中国的整车开发,到欧洲的适应性开发,再到右舵区域的本地化调校,奇瑞已经建立起一套能够精准响应全球不同市场、不同文化、不同驾驶习惯的标准化开发流程。

这一切,标志着奇瑞的全球化已经从“贸易思维”转向了“生态思维”。它不再仅仅满足于成为一个“出口商”,而是要成为一个深度融入当地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全球企业公民”。

 

二、技术“货架”与创新“核聚变”,全球化体系的坚实底座

 

宏伟的蓝图,需要同样坚实的基石。奇瑞的底气,来源于其精心构筑的、琳琅满目的“技术货架”。在大会上,奇瑞系统性地展示了基于“火星架构、鲲鹏动力、灵犀智舱、猎鹰智驾、银河生态”五大支柱的丰硕成果。

这个“技术货架”的独特性在于,它并非实验室里的孤芳自赏,而是在一个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中,通过持续“核聚变”产生的。

  • 对内,有“瑶光实验室”群: 300多个实验室,攻坚500多项近期重大课题,是解决当下工程难题的“主力军”。

  • 对外,有“开阳实验室”集群: 这是一个“没有围墙的研究院”,以“小步立项、滚动牵手、多头输出、沿途下蛋”的灵活机制,与全球100多所顶尖高校合作,聚焦从0到1的原始创新,已发掘前沿课题4000多项。

这一内一外,如同两个强大的磁场,在奇瑞自身3万人研发团队的基础上,聚拢了全球超过5万名的“编外”院士、工程师和科学家,让技术创新24小时不间断。正是这个体系,让“技术货架”上能不断摆上像48%热效率的鲲鹏天擎发动机(堪称全球混动技术天花板)、“不起火、不爆炸”的犀牛全固态电池轴向磁通矢量双电机猎鹰大模型驱动的L4级前装量产RoboCar以及让G700横渡长江的方舟两栖系统这样的硬核科技。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奇瑞将“安全”刻入了技术基因的深处。建立全球1.2万个真实事故案例数据库,形成100多项超越国标的安全标准,进行侧碰后翻滚、三车夹击等极端测试……这一切都指向一个目标:“不够安全,绝不上车”

这种对安全的极致追求,是赢得全球用户信赖的通行证,也是奇瑞敢于喊出“成为世界最安全的新能源、智能化车企”的根基。

 

三、文化与管理,驱动巨轮的“软实力”

 

技术体系的强大,离不开文化与管理的滋养与约束。奇瑞的创新体系中最具远见的部分,或许正是其对“软实力”的构建。

在 “文化创新体系” 中,奇瑞深刻地认识到“创新之路,九死一生”。因此,它大力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氛围,并拿出了真金白银的诚意——“成果共享、风险我担”。项目成功,给予股权和产业化支持;项目失败,奇瑞承担损失,还给专家“车马费”。这种机制,极大地降低了全球顶尖人才与奇瑞合作的心理门槛,真正实现了“全球智慧,为我所用”。

而 “管理创新体系” ,则是确保这艘全球化航母行稳致远的导航系统。一位老领导的提醒点醒了奇瑞:“规模已经不小,要追求成为全球质量的标杆。” 于是,“质量比销量更重要、创新比利润更重要”成为新的准则。

那个关于德国CKD零部件瑕疵,导致质量工程师当场痛哭的故事,在今日的奇瑞被反复传颂。因为它象征着一种“深入骨髓的质量意识”正在苏醒,这正是世界级品牌的底蕴。

随着在港交所上市,奇瑞正以世界500强和全球化上市公司的标准重塑自己,目标是让组织更敏捷、决策更精准、风控更前瞻。管理创新,最终是为了让这家技术驱动的公司,同时“会挣钱,能自我造血”,实现商业上的可持续成功。

 

斗子点评:一场始于技术,归于生态的远征

 

2025奇瑞全球创新大会,向我们展示的不仅仅是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黑科技”,更是一幅清晰的路线图,如何通过构建一个技术、文化、管理三位一体、相辅相成的全球化创新体系,来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并在全球市场的“内卷”中,拥有“反内卷”的能力。

从风云A8L满足欧盟标准,到G700横渡长江定义全球豪华电混越野新标准;从与全球100多所高校共研前沿科技,到在120多个国家服务超543万海外用户……奇瑞的征途,是一场始于技术,但最终归于生态的远征。它不再仅仅是一家汽车制造公司,它正试图成为一个连接全球创新资源、与用户和伙伴共创价值的“高科技生态集团”。

当奇瑞的“全球化创新体系”宣布“不客气了”,它其实是在向世界宣告:中国汽车的品牌向上与全球化,将不再依赖于单一的价格或配置优势,而是依靠一个能持续产生顶尖技术、并能将其转化为全球用户喜爱和信赖的产品的强大系统。这条路注定漫长,但奇瑞已经拿出了它的“方舟”,并开始横渡江河,驶向星辰大海。

评论--
斗子侃车斗子侃车

嘻笑怒骂皆文章,车来人往尽话题

TA的作品
查看全部
--
--
--
分享至
全部评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