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多家媒体报道汽车破窗锤销量飙升的现象。
相关报道显然是为了网友们的用车安全,同时也对汽车安全设计提出质疑;但却不见得有必要非得购买破窗锤,在车里放一把锤子也会影响美观,如果遇到路怒的情况,破窗锤还很有可能造成不必要的后果。
来看一看车用破窗锤的样子,实际还是有些危险的。
大部分汽车使用的座椅都是靠背和头枕分体设计;少数使用桶型座椅的车辆没有单独的头枕,此类车辆用户如果认为有必要则只有选择破窗锤。反之,只要有独立设计的头枕,那么支撑头枕的金属杆则可以用于破窗;操作方法是按照座椅连接头枕金属杆的开关,随后向上拔头枕即可卸掉,操作非常简单。
但是如果车窗贴膜或者前排侧窗为双层夹胶玻璃,破窗依然会很困难。
不论是使用破窗锤还是头枕金属杆,面对贴了膜的玻璃都很吃力;因为膜的韧性很强,车窗玻璃又是钢化玻璃或区域钢化玻璃,破碎之后会形成网状并黏着在膜上;所以破碎之后依然很难打通通道,此时只能用力去蹬破碎的车窗,再没有其他的好办法。汽车的前挡风玻璃是双层夹胶玻璃,是典型的“三明治结构;”说白了就是由两层钢化玻璃夹住一层膜,其材质多为PVB胶片,韧性也是很强的。这就是破除救援一般不选择前挡风玻璃的原因,但是有些中端或高端车会给前排侧窗甚至整车车窗使用这种玻璃,那么在破窗时则可以选择任何一块,玻璃破碎之后还是要用力蹬踹才行。
破窗锤打的不是玻璃,而是一些汽车品牌的脸。
一辆汽车如果不能让司机安心的使用,其如何能算合格呢?之所以会有一些网友去购买破窗锤,原因无非是对车辆碰撞之后能否正常打开车辆存在担忧;近期相关的话题主要围绕隐藏式门把手,然而只是一个门把手的问题吗?其实不论是普通拉手式汽车门把手还是隐藏式门把手,在车辆发生严重碰撞的时候都有概率损坏锁止机构导致车门无法打开,只不过隐藏式门把手的设计可能会因为无法弹出而减少一个可以尝试救援的机会。
笔者认为真正的问题不在于隐藏式门把手的设计方案,而在某些主机厂的设计理念;当第一辆使用隐藏式门把手的新能源汽车问世之后,大部分车企都选择跟进——当大屏幕、当大沙发、当大冰箱被搬上汽车之后,大部分车企也都选择了跟进——面对什么都是“一窝蜂。”这样的车企即便一天推出一款新车,也不过“套娃”而已;现在的某些主机厂缺乏的是真正的创新精神和研发精神,或者说其并不具备真正的研发能力,于是只能不停的搞噱头,搞“伪创新。”
新能源汽车需要的是更高效率的三电系统,需要的是更高密度和更高安全性的动力电池。
可是似乎某些主机厂更愿意搞表面功夫,喜欢在看得见的地方搞稀奇古怪的“创意。”
于是才有了争议非常大的全隐藏式门把手;以及无按键式中控台和扶手岛,连遮阳帘都没有的全景天幕,有硕大空间却就不放一条备胎的前备箱。
然后再美其名曰极简风格,实际都是为创意的枯竭找借口。
汽车最大的豪华是安全,不是大沙发、大屏幕、大冰箱;笔者从不否认有这些配置是对的,但是如果一台某厂1.5T增程器可以用于诸多的汽车品牌与产品,这些产品还会去用相同供应商的三电系统,一年又一年的打造出高度同质化的而只是外形各异的汽车,这就明显有问题了。
其凸显出的是某些主机厂的“摆烂。”
综合汽车产品价格竞争的话,“摆烂”的同时还必然造成产品品质的下降;因为产品价格直接关联产品成本投入,于是这些看起来令人眼花缭乱的电动或混动汽车终究会成为绣花枕头,即便其“跑得很快。”
汽车不是电子产品,家用新能源汽车是整备质量可以达到二至三吨的铁家伙;这样的物件跑起来会有巨大的动量,所以没有什么是比安全更重要的,不要本末倒置,更不要掩耳盗铃。
建议:
取消新能源汽车所有补贴和税费优惠,让燃油车与之开启真正的角逐,让市场用户进行选择;以此倒逼新能源汽车主机厂去真正的搞技术公关,不能让这些主机厂一直躺在温床上“摆烂。”
©神选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10-51254090
请您登录神选车账号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