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份是许多城市的真正的“夏冬分水岭。”
十月之前还能穿短袖,十月之后可能要薄棉服;“断崖式降温”是一种有趣的现象,同时也是需要特别注意的,在该阶段里骑车要准备好厚外套,即便最高温还有一二十度但早晚的气温会低许多。
同时也要注意轮胎气压(胎压)的变化。
气温越低则胎压越低,气温越高则胎压越高;胎压是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同步提升和降低的,究其原因是空气也有热胀冷缩的特性。轮胎里面填充的当然是压缩空气,被压缩后的空气依然会有变化。
下面来讲各类车型的胎压标准。
1.电动自行车、电瓶车、电摩或燃油动力摩托车,其建议胎压一般为2.5bar。
胎压不宜过低却也不能过高,在调整胎压的时候建议按照2.5bar的标准调节,除非车辆有明确建议的更高或更低的胎压。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来描述,过高的胎压会把轮胎撑的太圆,胎冠(与地面接触面)的实际接地面会变小,胎冠中间位置的磨损程度会比较大,这会缩短轮胎的使用寿命。
同时胎压过高也会让骑行变得过于颠簸。
所以除非可预见的气温降低速度过快且程度过大,否则上述胎压是比较理想的标准。
2.汽车不同车型的胎压悬殊较大,需要参照车辆建议标准调整。
在汽车的油箱盖或充电口盖子的内侧,一般都会有建议胎压的数值,也有部分车辆设计在车门A柱的位置;普通家用代步车建议胎压多为2.5bar,但也有少数使用扁平比过小(大轮毂配合宽扁轮胎)的轿车需要打到2.8bar,部分越野车使用的全地形轮胎(AT)或泥地轮胎(MT)的胎压也要高一些。
建议在近期进行检查和调整。
轮胎不宜过高但也不能过低。
话可以正着说、也可以反着说,胎压过高会造成轮胎异常磨损,而且对于摩托车和汽车等高速交通工具而言也会提升爆胎的风险;因为轮胎在高速转动过程中会升温,温度可以达到上百摄氏度!所以在行驶过程中是会让胎压升高,升高的幅度即便在冬季也能达到0.5bar左右,而过高的胎压确实会提高爆胎的风险。
平日里短途开一开也能让轮胎温度达到五六十度,胎压上升0.1~0.2bar也是正常的现象。
同时,如果胎压过低也会有爆胎的风险。
因为轮胎装车之后的高速旋转过程中会变形,如果轮胎从变形到恢复形状的速度比轮胎转一圈的时间更长,那么轮胎就会有一些位置持续变形并存在持续异常磨损的情况;这种现象可以称之为驻波效应,其造成的结果是轮胎局部位置温度异常和磨损异常,也会有较大的概率出现爆胎。
所以轮胎压力一定要适中,在冷车状态下最多在建议标准的“±0.2bar”的范围内调节。
©神选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10-51254090
请您登录神选车账号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