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中…
更多
搜 索
手机版
手机版神选车
宁德时代曾毓群称:储能领域价格战需重视,否则会为行业埋下隐患
原创 天和Auto 2025/9/17 13:23:32 --阅读

9月17日资讯:

在2025年世界储能大会上,宁德时代创始人、董事长曾毓群表示储能行业价格竞争异常激烈;在近三年里,储能系统价格下降了约8成,近期,某个集采项目的中标价格甚至低于0.4元/Wh,严重偏离成本。

曾毓群认为低价必然带来减量减配,为行业埋下质量的安全隐患。

今年的价格战已经蔓延到了海外,这不仅让储能企业的毛利急速缩水,关键是不可持续,得不偿失。

 


宁德时代是全球汽车动力电池装车量最大的化学电源制造商,同时在储能领域也是头部企业;作为宁德时代董事长的曾毓群抛出这个话题则显得分量十足;储能电池的类型丰富多样,但目前还是主要使用LFP(磷酸铁锂电池)。以宁德时代的储能产品“天恒储能系统”为参考,其采用的是标准20尺集装箱式储能系统,主要应用的储能电池就是磷酸铁锂电池;实际不只是宁德时代,用磷酸铁锂电池的储能产品来自诸多企业,该类型的电池在储能领域的占比超过百分之八十。

 

可是低于0.4元/Wh的价格还是过于低了。

1kWh等于1000Wh。

也就是说一般理解的“一度电”的磷酸铁锂电池不过是“0.4×1000”的水平,也就是400元一度;一台纯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组容量按照70kWh计算,价格仅仅是2.8万元!而一台大容量插电增程混动汽车的动力电池组容量不过40~50kWh,对应的价格不过是1.6~2.0万元;那些电池组容量不过20kWh左右的插电混动汽车,其电池成本甚至只要八九千。

 

真的低到这种程度了吗?

或许正如曾毓群所讲,其价格是严重偏离成本的。

但是依然会有企业提供如此之低的供应价格,这就是典型的无序的价格战;其结果只能是刷掉规模较小的企业,慢慢筛选出几个巨头,但是巨头终究会成为寡头,达到该程度则不利于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并且曾毓群提出的问题最值得解读的是“价格战已经蔓延到海外”的问题。

在近几年里,诸如宁德时代、国轩高科、亿纬锂能等本土企业一度出现在某些国家的禁止采购名单里;其中客观存在非合理竞争衍生出的贸易壁垒,这是不能否认的,是不恰当的竞争方式。但价格竞争同样是不合理的竞争方式,因为任何形式的价格竞争都要依靠压缩成本,压缩物料成本带来的是上中下游企业的全面高压;同时还不得不压缩人力成本,可是不同区域的人力成本的可压缩程度存在非常大的差异,这就难免会造成仅有部分区域产生的动力电池可以依靠压缩人力成本,综合材料成本和产业规模优势而实现低价格。

 

价格战则难免演变为某些企业的倾销。

届时对于国产电池乃至于新能源汽车的出口,难免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任何商品都需要有合理的利润空间,也都需要维持合理的商品价格;商品应当在技术和品质方面不断寻求突破,而不应该为了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让商品的技术停滞不前,让品质不断下降。

在关联汽车产业的电池技术领域更应当如此。

宁德时代的声音应当被全行业听到并重视。

 

评论--
天和Auto天和Auto

TA的作品
查看全部
--
--
--
分享至
全部评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