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中…
更多
搜 索
手机版
手机版神选车
半年一改款、一年一换代,电驱动技术会让汽车变成快消品吗?
原创 天和Auto 2025/9/6 11:39:36 --阅读

什么是快消品?

使用寿命较短、消费速度较快的商品统称为快消品,其类型包括服装、食品、卫生用品等等;可以说日常生活所需要的用品基本都属于快消品,但是汽车一定不会是快消品,也不可能成为快消品。

 

但是却有一些品牌正在推动汽车转型为快消品,并且这些品牌是以打造新能源汽车为主的自主品牌。

或许这样的评价会让一些“小粉红”难以接受,但是由央视新闻发布的《半年一改款、一年一换代,汽车变成快消品了吗?》的文章标题里就有答案——是哪些品牌的汽车半年一改款、一年一换代呢?这在合资汽车品牌和进口汽车品牌里是基本找不到的,剩下的只有自主品牌,客观事实、无需否认。

 

让汽车变成快消品并不难,加快改款换代速度即可。

产品不断推陈出新难道不好吗?

曾经有读者提出过这个问题,然而在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笔者就知道这位读者还没有汽车;事实也是如此;因为只要有汽车就难免要考虑到未来换车,而只要考虑到未来换车则必然会考虑到车辆的保值率,大多数汽车用户在换车的时候都是要用旧车去置换的,旧车的价值将是新车购置预算的相当一部分。所以旧车的保值率是很重要的,可是只要车辆推出新款则旧款价值难免要缩水,只要车辆进行换代则旧款车价值将大打折扣。

 

为何曾经的汽车大都是两至三年进行改款、五到六年进行换代呢?

究其原因是长期不改款会造成用户审美疲劳,外观和内饰小改是有必要的;而五到六年换代是因为平均换车周期基本也是五到六年,当然国内的平均换车周期略长,要达到六到八年,但是许多全球车型是需要同步进行换代的。

反之,半年一改款、一年一换代,这就难免让车主承担相当大的损失;汽车的保值率会在短时间内大幅缩水,最终汽车不得不成为快消品。

在这一过程中其实吃亏的只是车主,因为车企通过车辆高频率的改款换代可以不断的吸收新订单;虽然其方法会对老用户造成伤害,长久来看会造成用户流失,但对于一些并不坚持长期主义而只想赚快钱的企业而言,这就足够了。

 

过度智能化也会让汽车成为快消品。

传统燃油车拆开之后能看到的是大量的零部件和线束,电动智能车拆开之后能看到的是高度集成的动力总成、线束和大量的芯片。

电驱动技术加速了汽车智能化,智能化汽车总要应用大量的芯片。

芯片有车规级和消费级的区别,消费级芯片的设计使用寿命往往只有三到五年;有些汽车会使用一部分消费级芯片哦。然而即便是设计使用寿命达到十年以上的车规级芯片,其使用寿命上限也难以达到十五年;这就基本把车龄的使用寿命界限划清了,可是非营运小微型汽车的十五年强制报废规则早已取消了,十五年实际并不算长。

 

现在应当如何看待这些汽车产品?

笔者认为不可以再任由车企如此任性下去。

长此以往的话,如果经济可以转向并持续大幅的上行,在未来让买汽车变得像买自行车一样轻松;那么就算汽车变成快消品也是没有关系的,但是有可能吗?客观来说这是不可能实现的目标。不论是在欧美或日韩也是不可能的,汽车是最复杂的民用工业产品,其所需要的材料成本、生产成本和技术研发成本总会很高;于是这种工业产品的价格一定会占DPI数据的大比例,是不可能被轻轻松松买来的商品,所以如果强行把汽车变成快消品,结果则是没有悬念的。

结果就是汽车最终会成为少数人的交通工具,未来愿意购置汽车的人将会越来越少!汽车产业发展无从谈起,上中下游企业遍野哀鸿,汽车市场将不得不转型却又寻不到方向。

 

总结:

汽车产品应当按照耐用消费品的标准打造,其平均使用寿命要综合DPI数据和未来预期进行设计和制造;否则汽车的品质只会越来越差,毕竟换车周期会被车企设计的越来越短,耐用性也就不需要很高,其后果已经不需要再赘述。

那么既然后果是可以预见的,现在就应该重视起来了。

对于热度高、销量高但却不按照合理规律进行产品改款换代的汽车品牌和生产企业,应当对其进行警示了;在必要的时候,对相关企业进行合理的处罚也应当是有必要的。

 

评论--
天和Auto天和Auto

TA的作品
查看全部
--
--
--
分享至
全部评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