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顾:
8月5日,有网友在广西北海铁山服务区拍摄到惊险一幕;一辆灰色SUV在缓慢行驶中被闪电击中,现场火花四溅,这一幕让许多网友担心新车主的安危。次日,该车车主在线上平台回应,称人没事、车也没事,感谢大家的关心。
内容发布之前的关注焦点是人会怎样,内容发布之后的热门话题变成了怎会这样?!似乎在一些网友的认知中只是想要等待一个可能比较悲情的结果或故事,毕竟“被雷劈”在一般印象中都会变成焦炭。
然而只要人在汽车里遭遇雷击,正常情况下都是不会出现人员伤亡的。
至于车辆是否会损伤主要看环境和概率。
不用对上述结论感到惊讶,这是一个简单的科学道理;参考下图,这就是“法拉第笼效应。”
电磁学奠基人、英国物理学家迈克尔·法拉第解释了“法拉第笼效应。”
在一个金属或者具有优良导电性材料制作的笼子里,只要让笼子接地(与大地相连);那么就算给笼子连接上高压电源,电流也会通过笼子导入地面。在试验中甚至可以让人员进入笼内并让人员用手指指向放电火花,结果确定是人员不受任何损伤!究其原因是人体触电是因为不同位置存在电位差,也就是存在不同的电压;由于不同电压的情况存在,电荷则会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说白了电流流经了身体,于是会导致触电。
可是只要在法拉第笼内,电流都只是经过笼子的外壳直接流入大地,根本没有电流去通过笼内人员的身体,所以才不会触电。
汽车是金属外壳。
不论是车身框架还是外层的覆盖件,其材料基本都是钢;其次则是铝合金材料,而铝的导电性能在金属材料中排在第四,仅次于银、铜和金,比钢更理想。所以汽车就是一个移动的法拉第笼,只要能够接地,那么就算闪电来回劈也不会让车内乘员受伤。
可是橡胶难道能导电吗?
汽车的轮胎是合成橡胶哦。
橡胶确实是不导电的,但是轮胎使用的合成橡胶相对特殊;其采用的炭黑添加剂具备一定的导电性,部分使用金属帘子线的轮胎也具备一定导电性。关键在于有闪电的天气往往是雷雨天气,地面会有雨水,轮胎本就具有强大的排水性能,自身也会带有水;而雨水是有导电性的,其含有溶解的电解质,所以在雷雨天气里驾驶汽车并不用担心遭遇雷击。
重点:
如果遇到雷击,正确的做法是躲在车里别出来!因为下车之后再遭遇雷击的话,那就真有可能变成焦炭了。
至于有些汽车爱好者所关心的电动或混动汽车遭遇雷击是否会导致电池组热失控,这里只能说依然不用担心;因为不论是电动汽车还是燃油汽车,动力电池组都只是车身法拉第笼的一部分,电流依然会通过表面传导至大地,不会对内部配置产生影响。
车辆只要正确搭铁,客观上确实会出现连车辆电子配置都不会损坏的情况。
当然不去进行无必要的测试是最安全的,在雷雨天气中应当做到无必要不出行!雷雨天气行车视线差,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并且即便车辆被雷击之后没有故障,对于车主内心而言也依然会是一次冲击,有些传统文化的曲解可能会从玩笑变成一种压力。
当然这也只是玩笑。
不过如果在雷雨天里骑车或行走的话,正确的做法是尽快寻找附近的室内躲避!一定不要站在树下或者空旷区域里,更不要站在相对高的位置。如果遇到有损坏的电线杆或电线搭在地上,正确的做法不是靠近;假设电线在近处损坏,可以采用单脚跳的方法远离。
同时汽车应当让行摩托车、非机动车和行人,优先顺序应当是有遮挡的让行无遮挡的。
©神选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10-51254090
请您登录神选车账号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