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说小米SU7和YU7到底凭借什么成为畅销车?”
“你认为呢?”
“我觉得应该是雷军的营销能力,还有‘人车家’系统,动力强劲……还有设计感也不错。”
“这些观点都是正确的,你觉得哪一点最重要?”
“设计感?”
……
小米汽车的成功至今还令许多人感到不解,诸多比小米汽车诞生早多年的新势力汽车也没有如此火爆过;YU7的订单量刷新了纪录,“等车”成为准车主们最难熬的阶段。以至于在路上看到一辆YU7就能带来上述一段对话,而作为YU7准车主的人却依然不了解自己到底为了什么选择它,似乎对于存在一定争议的“设计感”优势感到不够自信。
然而笔者却认为小米汽车的现象级畅销主要是因为良好的设计感。
但是这里所谓的良好设计感不是指车辆的设计风格与某些成熟品牌的豪华汽车相似,而是指SU7&YU7在电动、混动汽车阵营里是为数不多的有“明亮的眼睛”的选项。
想要找到一辆“睁开眼睛看世界”的汽车并不难,想要找到这样一台电动汽车真不容易。
自有汽车以来,“大灯(前照灯)”就被理解为汽车的眼睛;汽车大灯从煤油灯到白炽灯,从卤素灯到氙气灯,再到现在的LED大灯,光源在一步步的升级,但大灯的设计理念在汽车工业发展史的百年历史中始终最为重要,并且几乎所有汽车生产制造企业都希望给车辆设计出炯炯有神的、明亮的大灯,能与潜在用户实现“眼神交流”的大灯。
来看一组成功的汽车大灯设计图片:
可是,电动、混动汽车的大灯设计理念变了!大灯变得越来越扁平,甚至成为了“眯眯眼。”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没有人不喜欢明亮的大眼睛;大灯自然是汽车灵魂聚焦之处,那么看着现在“没有眼睛”的、“盲侠”式的电动和混动汽车,有多少审美偏传统的汽车消费者愿意去接受它们呢?
当然审美是多元化的,是见仁见智的。
自然也会有人喜欢这种有前卫风格的设计。
可是大众审美总是偏传统的,这就是在一系列汽车品牌里,比亚迪品牌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可以最高的原因之一;该品牌的汽车依然使用相对常规的大灯,尺寸是比较大的,看起来是比较明亮的。
同理,小米SU7和YU7的成功也与明亮的大灯有必然的关联!可以说如果这两款车也是“眯眼日间行车灯+分体隐藏式前照灯”的话,其销量或许不会有目前的十分之一——看似最年轻的、最应当前卫的、最应当“叛逆”的小米汽车选择了相对传统的设计理念,这才是小米汽车的聪明之处。
新能源汽车的前卫应当是技术上的前卫,而非审美理念上的过度前卫。
汽车作为耐用商品和大宗商品,反传统是最愚蠢的做法。
因为具备大宗商品消费能力的消费者往往是偏传统的人,并且有一些高水平的审美情操是不需要去打破的;所以尊重汽车消费者的传统审美观念很重要,笔者认为某些新势力汽车品牌都应该重新思考产品设计理念,向传统汽车制造商的汽车产品借鉴与学习。
下面就来列举一些部分网友认为可以“纠错”的设计:
等。
文末再讲一个知识点。
部分高端燃油车是率先进行大灯扁平化设计的汽车产品,但其主要是缩小前照灯尺寸而非极致化扁平;究其原因是车辆普遍采用大排量高性能的发动机,其需要大流量、高水平的散热,于是则需要保证车头有大进气量。对应的则是大尺寸的进气格栅。所以高端燃油车普遍有“大嘴巴”的特点,进气格栅的尺寸加大则大灯的尺寸难免要减小,这就是会出现大灯尺寸变小的原因之一。
另一个原因是LED大灯的集成度更高且发热量更低,不需要大尺寸的散热器,其具备让大灯尺寸减小的前提条件。
而由于高端车总是主流车的设计模板,结果主流车也开始模仿这种设计。
进而出现一些相对极端的模仿者,把大灯变成了一条“灯带。”
这样的设计多少有些画虎不成反类犬的味道;并且电动或混动汽车对于散热的要求很低,车头普遍采用封闭式设计,只有车头底部有一点点进气格栅!那么这样的汽车显然没有必要用尺寸过于小的、扁平化的大灯,依然采用的话,只能说设计理念确实偏另类。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神选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10-51254090
请您登录神选车账号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