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则“过度依赖辅助驾驶系统有何隐患”的汽车辅助驾驶科普视频为何会引起轩然大波?
7月23日,由央视新闻联合懂车帝录制的上述节目发布;内容中对36款车型进行横向对比,最终得出特斯拉汽车综合评分第一的结果。其余品牌的车辆排名不再赘述。随后部分“网友”对其科普内容展开质疑,对于某品牌车辆的车内镜头被切换至车外,测试距离或存在不一致情况,疑似存在人为干扰等是疑点提出了质疑。
懂车帝陷入舆论漩涡。
懂车帝真的不懂车吗?
这是许多所谓的“网友”提出的质疑,笔者认为由央视新闻背书并公开细节发布的科普类内容并不会存在诸多问题,懂车帝作为第三方测试机构和垂直媒体,不懂车也是不可能的;其实懂车帝或许并非不懂车,而是不懂现在的汽车营销舆论现象和风向——如果第一名不是特斯拉而是其他某个自主品牌的话,懂车帝不会遭遇一系列的质疑;舆论也不会是对懂车帝的质疑,而是会转向某两个自主品牌之间的口水仗。
懂车帝不懂的是现在某些自主品牌赖以生存的营销方法,以及相关用户的认知水平。
自主品牌、国产汽车必须是第一!这是现在汽车领域里的“观念正确。”
第一名可以是深圳的品牌、可以是浙江的品牌、可以是广东的品牌、可以是重庆的品牌、可以是上海的品牌,唯独不能是美国的品牌。
为什么呢?
因为现在的一部分自主品牌搞得就是“爱国营销!”想要让汽车消费者们普遍认可自主品牌的国产汽车,那么这些车就必须是第一名。即便实际上没有拿到第一名,通过谎言包装也得包装成第一名!如果谎言的说服力不够,那就不撒谎了;因为还有一个最直接有效的做法,那就是在没有事实依据的前提下不讲事实,通过模棱两可的“佐证”去将技术话题改造为理念之争,通过将辩论转化为矛盾进而制造群体对立以获取支持,这种方法在近几年里的某些自主品牌营销战略中屡试不爽,所以现在大可以再用一次。
是哪些“网友”表示质疑?
哪有什么存在质疑的“网友。”大都是立场鲜明的某些汽车或数码领域的博主罢了,其角色有KOL/KOC——不是这个品牌产品的用户,就是那个品牌的准代言人;在笔者看来,这些角色基本都是相关企业豢养的“营销打手。”此次不过是上演了一场“兄弟阋墙而外御其辱”的戏码罢了,当然这不是指懂车帝的角色是“外;”而是懂车帝“胆大妄为”的让特斯拉站在榜首,这会让许多车企非常难做,为了维持部分品牌用户和潜在用户的认知失调状态,通过这些角色来说些什么显然是有必要的了。
懂车帝此次测试反映出的技术结论依然不重要,重点在于直接揭开汽车行业存在的一种不健康的营销现象;民粹思想在汽车行业里依然成为有力的营销武器,成为面对合资、进口汽车进行不正当竞争的关键筹码。
懂车帝此次没有输,特斯拉也没有输。
至于自主品牌到底算不算赢家,现在也不能下结论。
国内汽车市场已进入存量市场阶段,加大力度开拓海外市场是非常有必要的;而在本土市场里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对合资、进口汽车品牌展开不正当竞争的话,那么在海外市场里的自主品牌则难免遭遇相同竞争手段。
未来在海外市场还能走多远呢?
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吧;如果懂车帝此次输了,那么未来也就很难再出现且不需要其他媒体平台的测试了。主机厂就是“王,”说什么就是什么,左手拿棍子、右手拿帽子,遇到不听话就抡一棍子,效果不好就扣一帽子,总有办法整垮你。车评人、评论员、分析师,歇了吧——然而如果真到这种程度,自主品牌未来之路只会更加坎坷。
没有人不希望自家的品牌成为举世瞩目的明星品牌,但是要依靠产品竞争力而非营销手段;国产汽车在新能源汽车的赛道里本大有可为,依托于先发的、完善的三电产业链可以打造出物美价廉的电动和混动汽车;现在需要做的是持续的技术研发投入,而非依托于目前的产业链带来的成本优势、以及本土文化复兴的文化理念优势搞不正当竞争。
要用技术去打败对手,用技术打败对手的角色才能真正获得人们的认可与尊重。
反之,难免会遭遇反噬。
©神选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10-51254090
请您登录神选车账号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