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中…
更多
搜 索
手机版
手机版神选车
用双层夹胶玻璃的YU7被质疑如遇险情是否难以破窗,小米真难
原创 天和Auto 2025/6/30 11:33:44 --阅读

问题与方案

“小米YU7全车配备了双层夹胶玻璃,如果遇到突发危险,会很难破窗吗?”

一个敢问、一个敢答,小米汽车竟然回答了这个问题;只是回答的水平不见得高,其回应为针对小米YU7的夹层玻璃设计了一款破窗锤!该破窗锤采用5mm(毫米)钨钢破窗尖,可有效击破夹层玻璃。同时,其内置安全带割刀,在危急时刻可以快速割断安全带。这款破窗锤平时可收纳在中控台下方,不占用车内其他空间。

并称会在小米YU7交付时随车赠送一把该破破窗锤。

 

两个问题:

  • 中轻度碰撞,车门一般可以打开;破窗锤并无意义
  • 中高速碰撞,车门一般无法打开,司乘人员可能失去行动能力;破窗锤基本无意义

小、微型载客车要破窗锤干嘛使?

笔者认为绝大多数家用车里都是没有破窗锤的,这种自救物品主要用于中、大型载客车,至少也得是核载人数足够多的轻客。思考一个问题:为何汽车碰撞测试的最高时速只是六十多公里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六十多公里的碰撞时速还能保证车身变形量不太夸张,测试假人的受损程度不会太大;说白了就是测试人还有可能自救。而当时速超过80公里的时候,车辆的变形程度会非常大,司乘人员还有行动能力的可能性会很低。

所以80km/h基本被视为“汽车碰撞时速的生死线!”

回到破窗锤的话题,这个物件真的是很“鸡肋。”

 

汽车玻璃分类

真的搞不懂小米汽车为何要回答这个问题。

使用双层夹胶玻璃(夹层玻璃)的汽车不要太多,从中端车开始,车辆的前排车窗基本都用这种玻璃;高端车则基本都是全车采用双层夹胶玻璃!然而这些都不是重点:乘用车前挡风玻璃都是双层夹胶玻璃。

 

普通主流车的前挡风玻璃也不例外!只不过侧窗和后窗玻璃会用钢化玻璃或区域钢化玻璃,普通钢化玻璃破碎之后会呈蛛网状破碎,会碎成相对均匀的小块;区域钢化玻璃破碎之后也会是蛛网状,但是中间区域的碎块会大一些,以便于还能观察车外情况,区域钢化玻璃属于更高标准。

而双层夹胶玻璃正是这种玻璃的“三明治结构。”

 

简而言之就是两块玻璃夹住一片材质为PVB、SGP、EVA或PU的膜,不论是哪种材质,其都具有相当强的韧性。之所以要加上这片韧性很强的膜,为的是防止玻璃碎裂之后的碎片二次伤害车内乘员;毕竟正面的高位置碰撞可能会造成较大程度的伤害,所以前挡风玻璃的要求更高。

既然所有车辆的前挡风玻璃都是这种夹层玻璃,中、高端车全车用夹层玻璃的车比比皆是,怎么道路小米汽车这里又能成为话题呢?

这是一个怪现象。

 

根本无需回复

可以说笔者并不喜欢小米SU7的设计,虽然挺喜欢YU7的设计方案但对于SUV毫无兴趣;但就事论事的说,小米汽车确实明显被针对着。否则这样一个毫无营养的“伪技术话题”也不至于能冲上热搜。

而且在讨论这个话题的时候,几乎所有博主或媒体都在规避另一个话题:车窗贴膜。

即便是那些不采用双层夹胶玻璃的汽车,其车辆落地之后又有几台车是不贴膜的呢?个人的车辆是不贴膜的,因为考虑到HCHO等物质的危害,当然也因为车辆用了双层夹胶玻璃且后排有隐私玻璃,所以没有贴膜的意义。但是大部分汽车是会去贴膜的——这就等于给汽车侧窗玻璃加上一层膜,使其变成“单层膜强化钢化玻璃。”

 

贴膜后的玻璃碎裂之后也很难打破。

破碎之后会被膜黏住。

可是这个问题被重视过吗?

可以说是从来没有。

实际也并不需要,因为车窗破碎之后即便有膜粘着碎玻璃,只要从车外或车内用力的推或者蹬,破碎且粘着膜的玻璃也能被轻松的拿掉。所以这个话题是从来没有被激烈讨论过的,其中的道理是很好理解的,根本不需要通过物理、化学或者数学的相关知识去分析,这就是个生活常识类的话题。

 

是小米汽车用户真的缺乏生活常识,还是有些竞争品牌刻意制造话题呢?

相信第二种可能性更大。

所以换位思考的话,这样的话题根本不应该回复,否则是不是认为自家产品用户真的如此没有水平?

小米YU7的订单量确实会令人眼热,看来这台车未来的路不会很好走。

 

评论--
天和Auto天和Auto

TA的作品
查看全部
--
--
--
分享至
全部评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