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一些与网约车、快递员和外卖员相关的交通违法案例中,总会有一些评论罔顾其交通违法行为的客观事实而用情感去裹挟他人的评论或撰写文章的编辑;这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似乎“三项铁人”是说不得也碰不得的,否则就是“何不食肉糜。”
好一顶大帽子。
然而分析问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不论是网约车司机、快递员还是外卖员,抑或者是任何行业的从业者;其从事一项工作的初衷都是为了赚钱从而养家糊口,在这一点上大家都是一样的。所以出于同一个出发点则没有可以通过道德去裹挟的东西,包括其发生交通违法行为之后以各种话术去裹挟交警。
于是有些人又转变了思路,将“三项铁人”焦虑的原因归结为以下三点。
具体为:
不能否认以上三个因素是客观存在的,但多少也有些牵强。比如平台抽成,企业投建这样一个平台难道是为了做公益吗?企业本身是通过搭建平台盈利,否则没有道理去做这样的事情;换位思考,你也会去抽成,且程度可能会更加夸张;同时抽成的比例是明确标注的,如果觉得不合理则大可以不去从事这项工作,没有任何一家平台能够逼着网约车司机或外卖员去从业。
反之,说到底还是认为平台挣得多了、自己挣得少了;可是如果没有这样的平台,似乎连这样的工作都不会有,那么理论上则应当是提供技术服务的平台拿大头。但由于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所以平台抽成的比例客观上并非多离谱。
成本高企高不到新能源汽车领域,充电价格是稳定的,而现在的网约车大多为新能源汽车;这个理由也不完全成立。同时燃油价格同样相对稳定。
最终也就只有供需失衡还能拿来讲一讲。
为何会失衡?
原因无非是有大量的人涌入“铁人三项”的行业里,可是现在何止三百六十行?但是滴滴、快递和外卖似乎如有魔力一般,总能吸引到许多人的关注和从事,究其原因还是听到了太多“铁三高回报”的资讯或者评论。说穿了就是奔着高收入来的——至此问题的根源已经非常明确,对于“铁三”的错误认知是其焦虑的本源。
送快递需要掌握哪些技术?
足矣。
送外卖需要掌握哪些技术?
会不会说话都不重要。
开网约车需要掌握哪些技术?
同时也是会不会说话都不重要,听障人士从事网约车职业的也不少。
现在再来思考一个问题:
“铁人三项”有技术门槛吗?
正确答案:一点都没有。
不论是三轮车还是两轮车,想要会骑就能会骑;现在的中青年人没有多少不会用智能手机。开网约车最重要的是有驾驶证,只要有了驾驶证,其他证件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而学习驾驶只需要两三个月,一个只需要几十天就能学成的技术,它又能有什么技术含金量呢?要知道现在持有机动车驾驶证的人已经有5.42亿人,这还是截止2024年底的数据,也就是说已经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人具备机动车的驾驶能力,于是驾驶机动车这项技能仅仅算是普通的生活技能了。
再说入行的成本门槛,两轮车最低两三千元即可用于送外卖,快递用的三轮车翻不过五位数;网约车即便要用有一定标准的新能源汽车,这些商品车有一个不支持零首付的吗?当然是没有的,现在是允许汽车零首付的。
所以成本门槛也非常低,可以说任何人都可以从零起步的、随时随地的从事“铁三。”
综上所述,一个基本没有技术门槛的行业,它有可能是高收入行业吗?这又是一个答案显而易见的问题。除非是高强度体力劳动,比如从事建筑、装修或搬运等工作,但是这又需要很高的体能门槛,“铁三”的从业者们基本都不具备这样的身体素质。
结果是既无法兜售体能,又没有可以兜售的技术。
于是“铁三”能兜售的只有时间。
可是大家的时间都是一天24小时,那么从事没有技术含量的轻体力劳动且想要获得高收入就只有熬时间;反之,如果对这样一份没有技术含量的轻体力劳动有足够清晰且理性的认知,那么就不会想要通过“铁三”维持或成为小康或中产,“铁三”就是最普通的、能维持生计的工作而已。
想通了这一点也就不用焦虑了,也不会再去消耗着自己的时间还去抱怨不高的收入,简单的付出期望高昂的回报——想一想凭什么吧。所以这种抱怨是没有意义和任何价值的;也是并不值得共情的;试想如果这种没有技术含量的轻体力劳动都可以赚大钱的话,谁还愿意去工厂,谁还愿意去工地,谁还愿意去花费时间与代价去读书?这不符合逻辑与规律。
收入永远和自己掌握的知识储量或体能储量匹配,所以与其焦虑和抱怨不如再学一些知识。
讲到这里可以做总结了:
没有人该去包容“铁三”的从业者,因为在任何行业里的大家都在为生活努力,没有人的工作很容易。于是没有人的工作收益应当建立在侵犯他人利益的基础之上,不论是开滴滴、送快递还是送外卖都应当遵守交通法规,也应当尊重平台、用户和竞争对手。“铁三”的焦虑是自寻烦恼,是掂不清自己和相应的行业,责任在于自身。理清思路,继续努力或正视现实吧。
©神选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10-51254090
请您登录神选车账号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