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智能化逐渐成为汽车行业标配的当下,越野这个传统“机械控”阵地,也开始迎来变化。4月22日,东风猛士M817在华为乾崑智能技术大会上完成首发。4月23日,在上海车展高调亮相。这是东风猛士科技与华为合作的第一款量产车,也是猛士首次在智能化方向上迈出实质性一步。
东风猛士M817,与其说它是一款新车,不如说是另一次新尝试,尝试用智能手段去重构“电动越野车”这个还没完全定型的品类。
越野+智能,融合远比想象中更复杂
M817的技术路径其实不难理解。整车采用华为全栈智能方案,涵盖鸿蒙座舱、乾崑ADS 4智驾、以及车云一体的数字平台,力图将“传统强悍”与“未来智驾”合为一体。
从行业视角看,这其实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传统越野更看重机械素质和极限可靠性,而智能化强调的是决策逻辑、软硬件协同、感知控制精准度。
M817的意义,或许不在于它是不是“最强越野”,而在于它提出了一个问题:智能化能不能解决越野的门槛问题?
多场景能力,是创新也是冒险
东风猛士提出了“5+2+2”场景模型,希望M817同时满足城市通勤、家庭出行与长途穿越。这种定位从产品维度看是务实的,市场也确实存在类似需求,但也容易带来另一个问题——多场景的平衡和取舍。
M817想做“多面手”,既保留越野车的通过性和抗造属性,又引入高阶智驾与城市适配的智能系统,理论上它可能“一车顶三车”。这种尝试并不新鲜,但落到越野车领域,国内真正跑通的案例,目前还没有。
华为赋能,树立硬派越野标杆
从技术上讲,华为的介入给了M817在智能驾驶、车机体验等方面显著提升。ADS 4系统当前在城市高阶智驾领域已有一定成果,鸿蒙座舱和云服务也有系统性整合能力。
当“含华量”变成宣传重点时,也意味着用户会对它的智能体验有更高期待。尤其在重场景、高强度的越野车用户群体中,稳定性、极端环境下的可靠性、系统脱网后的应对能力,都将成为实际使用中的关键。
写在最后
猛士M817作为一款首发车型,有不少地方值得期待也值得观察。它既是猛士向智能化转型的起点,也可能成为“智能越野”这一新赛道上的样本或者标杆。
它的定位并不低,产品路线也不保守。虽然我们还无法定论它是否能适应市场,是否真正解决“电动+智能+越野”用户的真实需求。至少目前,我们看到东风猛士认真尝试在“智”和“野”之间找平衡方案。这不是终点,可能是起点。
©神选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10-51254090
请您登录神选车账号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