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4月,华为在上海发布的ADS 4乾崑智驾系统,以“WEWA架构+L3级高速自动驾驶商用化”为核心突破,重新定义了智能驾驶的技术标准。该系统通过云端AI引擎与车端行为模型的深度协同,将端到端时延降低50%、通行效率提升20%、重刹率减少30%,并首次实现高速场景L3级自动驾驶的规模化落地。以下从架构革新、安全升级、场景覆盖、用户体验四大维度解析其技术内核。
一、WEWA架构:云端AI训练重构智能驾驶范式
ADS 4的核心突破在于全球首个面向自动驾驶的“世界引擎+世界行为模型”(WEWA)架构。该架构通过云端AI引擎模拟生成复杂路况数据,实现“AI教AI”的闭环训练,而非依赖真实路测数据积累。例如,其云端引擎可生成“鬼探头”、雨雪天气、施工路段等1000倍于真实场景密度的极端案例,使系统具备应对“长尾问题”的能力。
车端行为模型(WA)则整合视觉、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多模态感知数据,结合华为XMC数字底盘引擎,实现毫秒级响应与精准控制。在爆胎、湿滑路面等极端工况下,WA模型可提前0.2秒预判风险并触发制动,130km/h时速下爆胎后仍能保持车道稳定。这一技术突破使ADS 4的驾驶决策更接近“老司机”的预判逻辑。
二、全维安全防护:从主动避险到极端工况冗余
ADS 4搭载的CAS 4.0全维防碰撞系统,构建了“全时速、全方向、全目标、全天候、全场景”的五维安全体系。其硬件配置包括:高精度固态激光雷达:最小探测精度达3cm,可识别悬空障碍物、沟渠等传统传感器盲区;分布式毫米波雷达:实现360°无死角覆盖,探测距离超200米;舱内激光视觉传感器:实时监测驾驶员状态,支持失能辅助功能。
在功能层面,ADS 4首发多项行业领先技术:驾驶员失能辅助:当系统检测到驾驶员突发疾病或疲劳时,可自动完成本车道停车、靠边停车、灯语求援等操作;爆胎稳定控制:在130km/h时速下爆胎后,通过XMC底盘的扭矩矢量分配与主动转向补偿,确保车辆2秒内恢复稳定轨迹;路面自适应AEB:在湿滑路面以80km/h时速触发制动时,仍能保持车身姿态稳定,避免侧滑风险。
三、L3级高速自动驾驶:从技术验证到商业闭环
ADS 4 Ultra旗舰版是全球首个通过高速L3级自动驾驶认证的系统,其核心能力包括:收费站ETC无感通行:支持车辆自主完成缴费、抬杆、驶离全流程,通行效率较人工驾驶提升40%;跨场景无缝衔接:从城市道路到高速路段,系统可自主切换驾驶模式,无需人工接管;泊车代驾VPD 2.0:支持跨楼层泊车、代客充电,预计2025年6月覆盖全国10万个停车场。华为已完成累计6亿公里的高速L3仿真验证,并联合中汽中心发布《高速L3自动驾驶安全白皮书》,明确责任划分与风险兜底机制。例如,在系统接管期间发生事故,华为将通过“智能驾驶责任险”承担全部赔偿,打消用户对L3级自动驾驶的信任顾虑。
四、用户体验跃迁:从工具到“第三生活空间”
ADS 4通过软硬件协同,将智能驾驶从“功能堆砌”升级为“场景化服务”:车位到车位(P2P)2.0:从家门口到目的地车位全程无断点,支持闸机自动启停、环岛自主通行,复杂场景通过率达99.5%;泊车无忧权益:用户可远程召唤车辆,系统自动规划最优路径并泊入车位,全程耗时不超过3分钟;智能座舱融合:与鸿蒙HarmonySpace 5.0深度协同,支持语音指令控制泊车、充电预约等功能,例如用户可通过语音说“把车停到B2层3号充电桩”。
结语:智能驾驶的“中国方案”引领产业变革
ADS 4的发布标志着智能驾驶进入“全场景自主”时代。其技术路线既非特斯拉的“纯视觉激进派”,也非传统车企的“渐进式改良派”,而是通过“云端AI训练+车端硬件冗余”的组合拳,实现安全与效率的平衡。目前,华为已与国内80%主机厂达成合作,覆盖轿车、SUV、MPV等全品类车型,未来将通过“周周有更新、月月有新车”的迭代速度,推动L3级自动驾驶从高端市场向主流市场渗透。正如华为车BU CEO靳玉志所言:“智能驾驶的终极目标不是替代人类,而是让驾驶更安全、更自由。” ADS 4的商用落地,或将加速这一愿景的实现。
©神选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10-51254090
请您登录神选车账号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