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土木
最近,一段“小米SU7撞上高速护栏,车辆几乎报废”的视频引起不少关注。
根据图片来看,车辆直接撞在了匝道护栏上,车内两个气囊全部弹出,车子左前轮已掉落,左后轮爆胎,左边车身破损严重,好在人没事。
根据车主的说法,是过了收费站就开启了车辆辅助驾驶,但在匝道拐弯的时候车辆没有转向和刹车动作,导致撞车。
理性分析一下这次事故原因:首先由于小米汽车官方并没有对这起事故进行回应,也就不知道驾驶员是否真的开启了辅助驾驶。
如果驾驶员已经正常开启了辅助驾驶,那么就算弯道太急车辆无法自主完成转向,但系统肯定会进行紧急提醒,让驾驶员接管车辆。
就算没有提醒,驾驶员在发现了危险情况下为什么没有立即制动?根据驾驶员描述自己是第一次使用智驾,那么个人猜测,就是驾驶员第一次使用智驾没有经验,很可能没有正确开启辅助驾驶,并且在以为自己开启智驾之后开始分心没有观察路况导致撞车。
最后,驾驶员自己承担了本次事故的全部责任。
关于在开启了智能驾驶之后出了事故责任应该怎么划分,目前官方的说法是:有驾驶人的智能网联汽车发生交通违法或者有责任的事故,应由驾驶人承担违法和赔偿责任;完全自动驾驶的智能网联汽车在无驾驶人期间发生交通违法或者有责任的事故,原则上由车辆所有人、管理人承担违法和赔偿责任。智能网联汽车发生交通事故,因智能网联汽车存在缺陷造成损害的,车辆驾驶人或者所有人、管理人依照规定赔偿后,可以依法向生产者、销售者请求赔偿。
看着很多,但理解起来并不复杂,因为按照目前的智驾等级来算,对于普通驾驶者,只要在你坐在驾驶位上,那么你就一定是主要责任。
不得不说,现在智驾系统的发展可以说是日新月异,也有不少的车企在宣传自己的智驾尤其是高速智驾已经无需接管。
而且实际上也确实有不少人在盲目的相信智能驾驶,网上隔一段时间就会爆出一个,在驾驶位玩手机、睡觉之类的视频,让人觉得无人驾驶已经实现了。
但实际上,从智驾目前的定义来看,只有L3及以上级别智驾系统才能称得上是接近无人驾驶,但也只是接近,依然需要驾驶员接管。
而目前已经量产的车型,无论车厂的定义多么厉害,说到底都还没有达到L3的级别,车辆出现问题责任一定是驾驶员,即便真的到L3了,驾驶员操作不当导致的事故依然是主要责任人。
在目前L2这个状态下智驾一般又被分为城区和高速两个使用工况,高速上面交通情况相对简单,确实比较好做,使用起来体验也好。因此很多厂家就开始宣传高速上可以全称使用智驾,不需要接管。
但是以目前的技术水平,只是高速也不能完全避免没有事故发生。之前理想L9被高速上车辆广告的图片误导、还有问界M5在高速上撞了误入车道的羊群,类似的事件也不少,所以现在技术的条件还是不能避免突发情况的。
写在最后:
其实不管是为了自身能够减轻驾驶压力,还是促进我国的智驾行业发展,我们积极的接受并使用智驾功能是很有意义的。但需要注意的是,智能驾驶目前只能是辅助,它绝不是自动驾驶,不要把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当儿戏。
©神选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10-51254090
请您登录神选车账号参与评论